2025年10月9日,音乐学院特邀浙江音乐学院管弦系副主任李佳胤副教授举办为期一天的大师课。
课程中,李佳胤副教授为我院六名双簧管专业学生提供了系统而深入的专业指导。从演奏细节的精细打磨到技术难点的有效突破,从作品风格的准确诠释到乐器配合的关键要领,李教授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与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每位学生进行了细致讲解与现场示范。
在指导学生谭雯文演奏《柔板与快板》时,李教授指出此作品原为圆号与钢琴而作,但双簧管因其音色特质,在诠释时需更加注重“歌唱性”与“内敛的激情”之间的平衡。针对“柔板”,他要求学生想象“吟诵一首深情的情诗”,每一个乐句的呼吸都要服务于深沉的情感表达;对于技术难度较高的“快板”部分,他则强调“在严格的节奏律动中寻求情感的奔放”,并亲自示范如何通过精准的气舌配合与强弱对比,来构建清晰的音乐层次与戏剧张力,避免陷入盲目追求速度的误区。

在指导学生姜思涵演奏《沙龙音乐卡利沃达》时,李教授强调:“节奏是音乐流动的基石,其准确性直接决定了作品的表现力。”他进一步指出,应通过力度对比与跳音处理激活旋律的活力,使音乐真正“流动”起来。同时,他提醒姜思涵注意装饰音与经过音的处理,避免过度突出,做到主次分明。针对高音演奏环节,李教授现场演示了科学的气息控制方法,强调“音准要稳,气息要足”,并纠正了学生演奏中“持续紧张”的问题,通过调整节奏快慢与重音力度,帮助学生构建严谨的演奏逻辑。
对于学生苗广斌演奏的《普朗克双簧管奏鸣曲》,李佳胤紧扣浪漫时期作品的风格特点,指出:“此类作品谱面标记极为细致,每一个记号都承载着作曲家的意图,必须严格遵循。”他重点讲解了颤音与波音的演奏技巧,特别演示了普朗克作品中的“专属指法”,并就音准的细微控制与谱面标记的精准落实,与苗广斌进行了深入交流。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李教授的指导非常“解渴”,无论是节奏处理还是气息运用,都点明了之前忽视的问题,对今后的练习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本次大师课不仅为双簧管专业学生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艺术指导,也进一步夯实了学院的专业教学基础。未来,学院将继续拓展国内外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常态化、高层次的教学互动平台,为培养具有扎实技艺、开阔视野与艺术情怀的新时代音乐人才不懈努力。